您的位置 首页 旅行游记

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,值得去吗?

红色旅游是这几年兴起的,而我们因为学校在南京,所以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就选择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,我们虽然不是参…

红色旅游是这几年兴起的,而我们因为学校在南京,所以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就选择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,我们虽然不是参与红色旅游但却有很深的感受。不管是外观规模设计还是整个陵园的氛围,让我们参与的同学都很震撼。

目前的雨花台建筑格局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请东南大学建筑系重新设计改造的。整个陵园主建筑中轴对称分布,从北大门往南,依次是革命烈士群雕、纪念碑、长生池、纪念馆、忠魂亭。建筑风格庄严肃穆,气势恢弘,可以与美国林肯纪念堂媲美。

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

从北大门进入雨花台,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革命烈士群雕。它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建筑,建于1979年,高10.03米,宽14.2米,厚5.6米,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,总重量约1300吨,是目前我国同类题材花岗岩雕塑之最。群雕是雕塑大师刘开渠设计,由广州、上海、北京、南京等地供9名雕塑家共同完成。取“九”之数是因为九最大,有长久永久之意。不为人所知的是,群雕所处的位置其实是雨花台三大烈士罹难处的北罹难处,也是国民党反动政权杀害革命同胞最多的地方。

群雕身后是苍松翠柏组成的绿墙。目光越过群雕的上方,就可以看见正后方有一座高耸的烈士纪念碑。从群雕左右两侧均可绕行至纪念碑脚下,拾级而上,等到了纪念碑跟前,才发觉纪念碑的无比高大!纪念碑是纯花岗岩建筑,高42.3米。知道为什么么?因为南京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的。碑身正面是邓公亲笔所题“雨花台烈士纪念碑”八个大字,反面是由省市人民政府合撰的碑文,由已故书法大师武中奇写就。纪念碑东北西三面是纪念碑廊,里面共用180块黑色大理石。

从纪念碑下来向南,就是长生池了。长生池呈长方形,池的两边分立了一些浮雕和篆刻。最值得一看的是用汉、壮、蒙、维、藏五种民族语言刻写的《国际歌》。过了长生池,步行穿过倒影桥,就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。纪念馆内陈列着在雨花台就义的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与遗物。此外还有还原的反动政权监狱、刑室等场景。革命烈士中有不少是我党早期的高级干部,如恽代英、罗登贤、邓中夏、夏明翰……大家一定还记得那首著名的就义诗:

砍头不要紧

只要主义真

杀了夏明翰

还有后来人

如果你真的静立在烈士的黑白遗像前,用心去读这首诗,相信你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的。如果没有这些烈士英勇献身革命,如今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?有人会说这话老套了。但是当你亲眼看到刑室里摆放的那些恐怖的刑具,再看看烈士就义前大义凛然的表情。试问:你能做出这样的牺牲么?你能为了理想从容献身,面对死亡谈笑风生么?我就很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。这使我更加感佩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。

出了纪念馆再往南,就是忠魂亭了。它是由南京市30万党员共同交纳特殊党费兴建的。至此,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主要内容就告一段落了。绕过忠魂亭向南,就是雨花台南大门了。

在纪念馆与忠魂亭之间有一个大广场,每日清晨,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们前来晨练,或跑步,或打太极拳,或溜旱冰,或打羽毛球……完全是一派安逸闲适的情景。看到这种景象,你就再也感觉不到雨花台有一丝肃杀忧伤的气氛,或许这与革命烈士陵园的格调不符?但我想,这才是陵园应有的氛围,园内的烈士英灵一定还在守护着、祝福着如今幸福的人们,这也是他们一生为之奋斗,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理想。

本文来自入驻作者,不代表含鄱口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anpokou.com/note/yuhuatai/

作者: 江州司马

江西九江人士,旅游达人。世界很大,我想去看看,外面很精彩,与大家分享我知道的世界!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