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水县属于九江市的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城,历史悠久,古号“分宁”,国史有上望之称。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独特之处,只等您去发现它的美。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下,修水县当地特色美食小吃,那究竟修水有什么好吃的地方呢?
据含鄱口网小编了解,修水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、全国特色产茶县、中国名茶之乡和江西省最大的蚕桑基地县,是“宁红茶”、“双井绿”的原产地,其中宁红茶在清朝光绪年间被列为贡品。修水哨子、赫砚、蚕丝制品、皇菊、青钱柳更是远近闻名。
一、修水哨子
修水哨子先后荣获“中华名小吃”的多种称号,被收入九江市和江西省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,中央电视台、江西电视台曾分别对修水哨子进行过多次采访报道。哨子的得名据说与大宋才子黄庭坚有关,黄庭坚曾经被贬涪州,黄夫人为解丈夫乡愁,就买来芋头等做成黄庭坚爱吃的老家分宁(今修水)风味的团子。分宁当地尊称别人的夫人为嫂子,于是这种嫂子做的芋头团子被谐称为哨子。
沿革至今,修水人每逢喜庆最先摆上餐桌的就是这道滑嫩柔软、清香可口的修水哨子,以示对客人的盛意、敬意,代表吉祥、团圆。远走他乡的修水人也常把哨子作为家乡特产馈赠亲友,修水哨子逐渐远近闻名。
二、修水相料茶
修水人喜吃茶,尤其喜吃相料茶。修水相料茶区别于其它地方茶的主要特点是以佐料下茶,故称喝茶为“吃茶”。在修水,凡仅以茶叶或菊花入茶者称之为“白水茶”,加以佐料入茶才称为“相料茶”。相料茶又显区域特色,可分为仁乡茶、奉乡茶、泰乡茶及县城“十锦茶”等多种。
仁乡茶以大桥茶为代表。茶料除茶叶外,通常使用的是菊花、黄豆、芝麻三种,因其用料比较简单、普遍,故流行较广,其特点是茶色淡雅,清香可口。奉乡茶以上奉茶为代表。此茶在仁乡茶用料基础上还加上罗卜丁下茶,其特点是清香味浓,有嚼头。泰乡茶以三都茶为代表。与以上两种茶相比,此茶更有特色,通常以米爆(爆音bàng修水方言,即用火炒过的大米,下同)为主要茶料,因此又称“米爆茶”。泰乡茶还有以嫩小麦为主要茶料的小麦茶,以嫩玉米为主要茶料的“苞芦茶”等。泰乡茶的特点是其香可口,尤其在工间食之,既解渴又饱肚,很受人喜欢。
三、香艾糯米果
香艾糯米果又称“艾米果”,江西特色小吃。各地做法不一,取材都为艾叶草。清明时节,艾草茂盛,也是吃艾米果的旺季。每年的阳春三月,当地人都兴做艾叶米果,用来敬谢观音菩萨和招待客人。
香艾糯米果作为修水县特色小吃之一,有着特殊的意义。修水商称艾候国,春秋称艾邑,汉时称艾县,现在县西渣津镇龙岗坪尚存古艾都城遗址。古艾之域喜生艾草,田埂、地堪、路旁、水边到处艾草青青,据传说,这就是修水古称艾地的原因。
四、虾米蛋
这是修水泰乡一道风味独特、人见人爱的菜肴,后来因风味好而传遍全县,只是每个地方用料各异、风味不同而已。
虾米蛋是修水这边乡下人的俗称,一般城里人称之为“什锦汤”,虾米蛋的种类繁多,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,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做法。虾米蛋也是一份地地道道的“爱情菜”,因此它也有一个更好听名字“龙凤什锦汤”,是修水县婚宴必备的一道美肴,寓意家庭和美幸福。
五、西乡烫粉皮
若问起修水最具特色的美食,人们都会异口同声说哨子、艾米果,但有一个说法“哨子艾果虾米蛋,米酒腊肉烫粉皮”,修水美食种类繁多,各种美食都独具特色,含鄱口网小编介绍下修水的又一种美食–西乡烫粉皮。
修水山区农村的烫粉皮很有风味,特别是白岭一带的西乡烫粉皮,你若吃了保准还想吃。近几年,上海知青重游当年在修水上山下乡的地方,每次都点修水的“哨子艾果虾米蛋,米酒腊肉烫粉皮”,足见烫粉皮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。
六、修水宁红茶
修水宁红茶,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在清朝光绪年间被列为贡品,曾获俄国太子赠之“茶盖中华,价甲天下”奖匾,享有“宁红不到庄,茶叶不开箱”的盛誉。
古称宁州工夫红茶,简称“宁红茶”,它是我国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之一。“宁红茶”素以条索秀丽,金毫显露,锋苗挺拔,色泽红艳,香味持久而闻名中外。
七、修水双井绿
双井绿产于九江市修水县杭口乡“十里秀水”的双井村。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,台下有两井,在一块石崖上,镌刻着黄庭坚手书“双井”两字。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。这里依山傍水,土质肥厚,温暖湿润,时有云雾,茶树芽叶肥壮,柔嫩多毫。
早在北宋,著名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将家乡精制的“双井绿”茶推赏于京师,一时名动京华,被欧阳修誉为“草茶第一”。苏东坡、欧阳修、司马光、梅尧臣等文豪诗人赞美双井茶的诗多达百余首。